第8章(1/1)
今天的天气有些不适人,下了一天的毛毛细雨,连呼吸间都透着粘腻的潮湿。杜甫从床上支起身子,透过层层朦胧的纱幔看向窗边。因是晚上,黑夜中瞧不仔细,只听雷声大响,两旁的窗门已被厉风打开、正不堪重负的吱吱作响。见此情形,他叹息了声,翻身下床穿了鞋,便准备到那儿把窗门关上。这时,一只纤细的手出现将他扶住,接着自己便被厚重的被子给裹住了一身。
()那手的主人拍了拍杜甫的肩膀以示安抚,接着便缓步到窗前,将窗门合上并拉上栓子,还顺手将一旁的杂物给整理好。杜甫见状不禁笑了声,感激道:“谢谢太和兄。”
()手的主人回过头,露出一张过分温柔的脸,对他点头说道:“客气了,举手之劳而已。”
“今夜雨这么大,太和兄为我带了被褥,是该感激的。”杜甫执意说道,他不觉得把感激之情表达出来有什么不妥,也不明白为何世人在这方面上都分外拘束。他性子生来便直来直往,更何况在济南相处的这段日子,他早已把李邕视为兄长。
李邕笑了笑,说道:“随你便是。” 他自顾自的摇了摇头,又道:“这雨下了一天,天气潮干气燥,记得多照顾身子,别病着了。”
“我知道了,谢谢太和兄的关心。” 杜甫点了点头,将身上的被子又裹紧了些。“如若没什么事,我便不打扰你了,有什么要事的话,我在隔壁。“李邕对他叮嘱道,见杜甫一脸茫然的模样,无奈的朝他拱了拱手,不多时便离去了。
李邕离去不久,杜甫就在床边坐了下来,经过一番折腾后,他暂时无法入睡,便陷入了沉思。
()李邕、字太和。鄂州江夏人,文选学士李善之子。上辈子杜甫和李白结伴同游之时,便曾在济南这里拜访过对方,两人性子相合、聊得投机。不久,两人便在宴席中再次相遇,杜甫与李邕把酒长谈,还留下了“海右此亭古,济南名士多”这等佳句。因此在杜甫的记忆中,他对于李邕的印象还算不错,所以才会在这次重生后,刻意上门拜访。而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,杜甫也发现这位李邕和上辈子的李邕又有些许的不同,例如在他的记忆中,李邕的性子有些激急、急进,可是这辈子的李邕,却像一块打磨圆滑的玉石一样,温润得过分好相处。
难道是自己的记忆出错了?
杜甫心中虽然有些疑虑,但是变了性子的李邕对他并无敌意,因此他也并不在意,更何况,这样的李邕,相处起来更为舒服。
此时的李邕也恰好二十八岁,时任北海太守,为书法大家,和此时堪堪出名的杜甫比起来,算是数一数二的人物。杜甫在这里的这些日子,几乎每天都能听见有人上门递贴的声音,可通通都被李邕回拒了。
“故人来访,不便出行,还请见谅。”同样的一番说辞,李邕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,他恪守礼仪,每次都向对方行了个礼,才让小厮送客。
()而杜甫每每都要因此受宠若惊,暗自叹道自己这是多大的脸阿。
思极至此,床边的杜甫不由得抬手掐了掐自己的脸蛋。他抹了一把脸,裹着被子就这样摔入床帐中,继续补眠。
()他不知道的是,隔壁的李邕,此时正注视着自己的手心,笑得格外满足。
当东边的第一缕晨光亮起时,此刻的李白也到了济南。
一向淡漠的脸上竟出现几分慌乱,李白心想,自己这次定要找到杜甫,将他好好的藏在自己身边。
()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